八道河线下走访第一组
我们走访的是边杖子村邓佳红家,高位截瘫的男主人躺在床上,脚下摆着四块石头,因为长期卧床造成身体会经常抽筋,石块是抽筋的时候压身体用的。身下的防褥疮气垫也已经老旧,没有使用。枕头旁放着一盆水,询问之下得知是天气太热降温用的。今天是雨后,外面气温低一些,所以打开了窗,可是因为纱窗损坏,房间中蚊蝇飞舞。
让大家欣慰的是佳红已经长大了,长成一个阳光乐观坚强的大女孩,现在在读幼师。九岁的妹妹邓佳荣很懂事,因为姐姐要住校,所以日常小小年纪的佳荣担负起照顾爸爸的责任。弟弟邓志冉在特教学校读书,大姨说希望孩子能学个一技之长,例如做饭,将来生活能自理,也能照顾家人的饮食,毕竟佳红妈妈的精神状态无法照顾家人的生活,总是有什么就对付着吃什么。
鼓励男主人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,乐观面对生活。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,也是一件幸福的事,而孩子们有父母的陪伴,有一个完整的家,同样是幸福的。
给三个孩子留下本学期的学费生活费,共计4100元。放下带来的米、油和德州扒鸡,再三叮嘱佳红有任何需要一定告诉我们之后,和三个孩子挥手告别。在孩子们的笑脸中离开,心里仍旧沉甸甸的,不知道这样的家庭每个月靠三个人有限的残疾补助该如何生活。
刘总和默总当即指示,给男主人换个新的防褥疮气垫,安装纱窗。再看看家里有什么需求,尽量帮助这个家庭,让孩子们过上正常的生活。
八道河线下走访考察第二组
帮扶建议:了解了家庭的情况后,我们对家庭情况进行了探讨,认为孩子父亲身体逐渐好转,有康复的希望,母亲的收入可以负担孩子学习的费用,因此暂不提供帮扶,将爱心力量留给更迫切的家庭。
八道河线下走访考察第三组
帮扶建议:可以暂时观察此家庭动向,暂不帮扶,我们认为还有更困难的家庭需要我们帮助。
八道河线下走访第四组
我们走访的是胡雅慧家。我们下车后从主路来到了小路,然后又从小路走到了泥泞的土路,在路旁一座低矮破败的老房子告诉我们这家人生活很拮据。室外的庭院种满了玉米和豆角,显然是补贴家用。
放下带来的米、油和德州扒鸡,我们一行看到空空的房子里没有一件家用电器,炎热的夏季连一台风扇也没有,因为今天下雨,窗户都打开着降温,可是没有纱窗,屋顶和墙壁上贴的是历史悠久的报纸,都有些变色了,唯独镜子边的墙上六七张鲜红的奖状显示孩子学习成绩很优异。
这家的情况是一位16岁的女孩与奶奶相依为命,今年96岁的奶奶在80岁高龄时儿子儿媳相继去世,只留下几个月大的孩子。她没有接受别人的建议过继孩子给别人,而是坚决选择自己带孩子。孩子在长大,但是老人也在逐渐老去,96岁的老人看起来气色还行,但是也常常住院,据说也是刚刚从医院回来几天,又开始做起手工娟花,来补贴家用。
老人无经济来源,每月低保210元;孩子上初三,住校,每月600元孤儿补贴,依靠这些支付每年6-7千元的学杂费和每年5千元左右的日常消费很是困难。家庭也没有太多亲戚帮助,只有一个堂姐时常过来帮忙,可她还有两个孩子,家庭需要照顾,所以也是疲于奔命,幸好会有有爱心人来看看,资助下,给这个家庭带来些希望。
看到这个情况,领队李总和我们大家心里都很堵,也纷纷询问孩子和老人的近况,给与孩子鼓励和开导。李总说家庭确实很困难,但这肯定是暂时的,要坚定信心,努力学习,提高本领,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家庭条件。
老人一直说着感谢的话,感谢我们冒雨前来,感谢这些好心人。最后领导指示留下了联系方式给孩子,任何情况下有困难都可以找我们反映,大家一块想办法克服困难。
我们团队人员在领队的安排下,都各付其职,都很积极主动,通过参与这次活动心灵更是受到了震撼,也更多的了解基金会的意义!我们讨论后认为这个孩子家庭困难需要救助,孩子本人正处在人生的关键节点,需要我们帮助度过难关。
帮扶建议:为孩子提供学费每学期800元。